科學管理層層支撐目標推動戰略執行貫穿落地
01具有延續性和挑戰性。圍繞主要KPI,久久為功,持續開展各項管理改進提升活動。以戰略規劃為指引,結合行業對標和歷史實力,擬定鍛造廠KPI指標和應有狀態。三年來,鍛造廠錨定規劃目標,全員勞動生產率較2019年提升45%。重點設備OEE較2019年提升6%。
02做到破壁壘成一體??茖W謀劃、制定分解各部門KPI。建立指標橫向互鎖機制,從源頭上打破部門壁壘,杜絕本位主義,促進職能協同。如營銷部門從提高交付保障的角度,對制造系統提出“訂單準時交付率”并跟蹤評價;制造系統從降低成品和原材料存貨風險的角度,對營銷部門提出“30天訂單預測準確率”指標并跟蹤評價。
聚焦發展推動業務變革優化提升主營業務能力
立足內外部市場,圍繞鍛造廠自身的產業布局,持續豐富產品線,優化拓展產品結構,依托產品特點,主動尋找機會,從延長可增值的業務線和內部改善兩個維度持續推進業務整合與優化。
01推進工裝及模具業務“設計、制造、銷售”一體化運營模式。發展完善“對內模具需求保障,對外模具銷售”的供應保障體系。打通模具對外銷售業務流程,實現該項業務對外銷售的“從無到有”。
02發展鍛件機加工業務。采取引進供應商線邊加工方式,建立廠內機加陣地和廠外機加供應商協同機制,完善機加供應鏈全過程管理,實現從毛坯向零件、小總成方向的轉型。
2022年10月28日,在模具車間U401機加班,23個品種新能源機加件,整齊碼放在發交區,創造了該班組10年來的生產新紀錄。在市場形勢持續下行的當下,他們是如何做到逆勢而上的呢?
去年年初,商用車市場下滑,模具車間U401機加班產能放空,員工收入大幅降低。鍛造廠經營團隊不等不靠,聯合營銷、研發、生產成立CFT攻關團隊,同頻共振、高效聯動、主動出擊,在新產品報價中不斷調整完善,擦亮眼睛尋找可以機加的零件。
功夫不負有心人,面對來之不易的訂單,工廠產品研發科、模具車間、制造管理科通力配合,協同資源,扎根現場,緊急開發相關工藝,解決生產難題,一舉解決了“吃不飽”問題,且實現了“吃得飽”。向客戶爭取“從賣毛坯到賣精粗車件、賣成品”的市場機會,也成為工廠新的效益增長點。
03拓展裝備業務外部市場。為應對鍛件越來越精細化的市場要求,鍛造廠立足50余年熱模鍛設備使用、維修經驗,從鍛壓設備的使用者逐步轉變為鍛壓設備的“設計、制造、銷售、維修”一體化服務者,探索市場化運作模式,整合內外部資源,提升技術能力,逐步開展對外業務。形成鍛壓設備、輔機設計、制造、銷售產業模式和規模。
2020年,鍛造廠自主設計并改造25MN熱模鍛壓力機,使這臺1975年的機器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達到行業先進水平;2021年,深度參與50MN全自動生產線的設計和制造過程,積淀了新技術,培養了裝備事業人才;2022年,研制了全新7#50MN熱模鍛壓力機,成為工廠第一條完全自主研發、設計、制造的步進梁式全自動齒盤生產線,匯集了鍛造廠在鍛壓設備上的核心技術成果。
提升活力打破條條框框深入推進三項制度改革
01嚴管理??s短干部評價考評周期,并堅持貫徹執行。構建了公司統一干部考評模式,利用“員工測評管理系統” 開展干部月度、年度考評。評價結果用于月度/年度業績兌現、干部交流調整、干部選拔任用、評優選優等。
02重激勵。樹立以價值創造者為本的鮮明導向,靈活運行KPI考評、JPMH考評、研發營銷專項激勵、課題積分制等方式實施薪酬激勵分配。為提高鍛造效率,開展創標桿競賽,對于創造鍛造線歷史產出新高的,由總經理簽發標桿證書(鍛造廠內部形象比喻為創造了效率提升的吉尼斯紀錄),總經理和黨委書記到機組頒發證書,激發一線員工創標桿的熱情。
03強培養。從粗放型“各自發展”向精細型“系統培養、尊重個性、擇優選拔”轉型。企業要發展,人是最大資源。通過事業留人,給年輕人搭舞臺、壓擔子、立課題、樹典型;通過導師帶徒、干部大講堂、中管/班組長掛職鍛煉、數字化學習陣地等,多渠道培養人才;通過校企聯合、對外項目合作/技術合作等,為鍛造廠定向培養技術技能人才。
在2022年“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賽汽車行業數控車工競賽中,模具車間員工段超一舉奪得冠軍,得益于工廠人才培育機制,他從一名學徒工成長為數控車工大拿,面對急難險重任務,總能不斷改進創新工藝加工方法,解決工藝與設計難題,用精湛的技藝貢獻著鍛造精品?!氨恍枰?,是一種幸福?!边@句話,他常常掛在嘴上。
在鍛造廠,還有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裝備管理科機械首席工程師趙洪波,在他的精打細算下,工廠有了第一臺自主設計、制造、安裝的熱模鍛壓力機。
還有“一心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產品”的班組長徐鋒。
……
企業培育人才,人才服務企業。當前,鍛造廠產品,已從國內市場走向歐洲市場,產品種類從商用車、乘用車覆蓋到高鐵等領域。
編輯:詹明星 校對:丁艷霞 審核:陳國松